刚刚过去的10月29日是第10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关注女性卒中,关注轻型卒中”,口号是“防微杜渐、共筑防线”。
汇聚力量 共护健康
卒中被中医称之为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生活方式明显改变,摄入热量过多、过量饮酒、高盐膳食、缺乏运动、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庞大的卒中患病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脑卒中患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防控关口前移,是唯一能有效控制卒中发病率的途径和方法。公众要牢记“十六字健康生活口诀”: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总体来讲,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认识到卒中疾病的严重危害,不了解卒中疾病的预防和急救知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健康宣教体系、提高国民对该病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早期筛查危险因素并加以针对性控制等有效措施,来降低脑卒中的危害。
汇聚力量,共护健康。这是我们全体卒中防控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脑卒中防治 关键在重点人群
脑血管病是急性发病的慢性病,从出生携带易感基因,到合并各种危险因素,引起亚临床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直到60~70岁才发病。把防控重点放在全人群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成本难以承受,同时防控对象的依从性会很差。相反,如果把防控关口放在第一次发病后,成本会大大降低,防控对象的依从性会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发病后很多患者已经发生严重残疾,康复效果不佳,防控效果会很差。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的防控最佳人群和防控措施迫在眉睫。
谁是最重要的防治人群
中国脑血管病3/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致残性(遗留残疾)和非致残性(不遗留残疾)。对残疾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康复和功能恢复。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患者恢复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呈现良性结局;更多的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在一段时间内复发为严重的卒中,后者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在我国,应该把HR-NICE作为最为重要的防治人群,他们也是脑血管病最佳防控窗口人群。
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可以预示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发生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龄、代谢综合征、肾功能障碍、超重、房颤、伴有内科并发症和卒中后抑郁,使用这个危险因素可以建立患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血中的某些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也会预示卒中的复发,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复发几率更高。
早期足量抗血小板治疗给HR-NICE的干预带来了希望,但是过多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能带来致死性出血并发症。长期以来,临床治疗陷入出血和缺血平衡的困局之中。中国的CHANCE研究打破了这一僵局,短时间(3周)的阿司匹林叠加氯吡格雷可以使3个月卒中复发降低32%,同时不会增加任何程度严重出血。1年的随访发现,CHANCE方案的治疗效果至少可以维持12个月。这一研究成果已经被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国际主流指南采纳,称为HR-NICE的标准治疗方案。
精准医学可使治疗更高效
精准医学可以使HR-NICE治疗中的CHANCE方案更为高效,例如,血中糖化白蛋白(GA)正常的人群采用CHANCE方案更为有效,合并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CHANCE方案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面对HR-NICE人群,政府、学术组织和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一,要建立HR-NICE优先住院制度,让最佳救治人群得到充分的评价和治疗。二,建立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专病门诊,提高这类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三,相关学会应该制定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和临床路径,为临床实践指明方向。四,开展针对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生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于特殊人群的防控知识和防控能力。五,开展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教育活动,让公众了解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提高这类患者的识别和就医比例。
女性卒中患者会越来越多
美国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美国现有的680万名卒中人群中,女性有380万人,男性300万人,超过男性约80万人。预计到2050年,女性卒中的比例将高达60%。
女性卒中病人较男性多的一个原因与女性的平均寿命较长有关。卒中是一种随年龄的增加,发病危险也在增加的疾病,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因此会有更多的卒中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计将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女性卒中,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
女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一些危险因素为女性特有,包括口服避孕药物、妊娠、先兆子痫、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还有一些危险因素虽然男女均存在,但在女性中更常见,例如高血压、先兆性偏头痛、糖尿病、心房颤动(房颤)、抑郁症和心理社会应激等。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不同,预防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为此,美国卒中学会于2014年专门颁布了《女性卒中预防指南》,指导医生和社会服务者差异性地对待女性卒中,促进女性卒中的预防和研究工作,也反映了医疗界对女性卒中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
除了生理因素造成女性卒中与男性卒中有差异外,社会因素也对不同性别的卒中产生影响。通常来说,女性的知识水平较低,相应的卒中防治知识更差。英国对2000名成年女性的调查发现,约3/4的受访者不知道卒中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今后有可能卒中的比例不足30%。这说明针对女性人群的健康宣教更须加强。另外,长期以来,女性社会和经济地位较低,女性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和控制的比例更低,一旦发生卒中,女性得到的救治比例及救治水平均较男性病人差,说明女性更容易暴露在更危险的境地。
长期以来,我们用基于循证证据的卒中防治指南指导临床实践,但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女性受试者的比例明显偏低。近期的几项卒中临床研究中,女性比例仅占34%左右。这势必会影响指南在女性卒中防治中的运用效果。
轻型卒中不干预会带来大麻烦
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些比较轻或者比较容易缓解的症状,从而错过预防,甚至治疗的最佳时期。轻型卒中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失语、失神等神经功能障碍,这样症状可以完全缓解或者比较轻微,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者重视不充分,之后往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让人追悔莫及。
什么是轻型卒中
轻型卒中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风险很高。有资料显示,轻型卒中患者有更高的早期恶化和卒中复发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轻型卒中由于临床症状轻,起病隐匿,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容易错过最佳的防控机会,演变为严重卒中。如在运动功能方面,轻型卒中患者除临床常见的肢体轻瘫、轻微构音障碍、面瘫等外,还可存在平衡功能下降、步态不稳、耐力减退、手精细活动损害等。一些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生过卒中,直到再发严重的卒中。
轻型卒中是最重要的急症
目前现有的医疗资源大部分用于治疗和预防中重度的脑血管病患者,给予轻型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源极为有限。更糟糕的是,因其非致残性的特点,轻型卒中处于一种易被公众和医生忽视的状态,在诊断、治疗上有延误,在二级预防上也不够重视。当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轻型卒中是严重的、须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是最为重要的急症,同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
卒中有哪些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因素,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卒中
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
心脏疾病也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
此外,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都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卒中辨识与急救两招
我国的卒中患者往往因为不能够被早期识别、未能及时送达医院而延误了治疗,直接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近10年来世界各国关于卒中急救的共同推荐。
推荐一:“FAST口诀”
“FAST口诀”是目前最常用的卒中判断、就诊方法。
推荐二:拨打“120”电话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帮助拨打“120”电话求助,记下发生时间,并立刻、就近送往具备24小时开放脑血管病急救能力的医院/卒中中心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