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冬病夏治”是在“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法则,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 “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些宿疾得以康复。
冬病夏治的疗程是: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每10天贴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需连续3年,亦就是3个疗程。
冬病夏治的常用手段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内服中药等。从临床上看,膏药穴位贴敷应用最多。
膏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 “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内病外治。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艾灸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势力及药物作用,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刮痧
刮痧和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差不多,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的防治。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病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鼻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等。
治病机理——补益肺肾,标本兼治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肺呼吸之功能,要依靠肾之纳气来协助。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现在人们往往用“抗生素”来治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在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穴位的刺激,补益肺肾,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标本兼治使些宿疾得以康复。
治疗提醒——合理饮食
饮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荤素夹杂,可以提高营养的吸收率。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时令水果中,梨和甘蔗具有健脾、益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冻疮
治病机理——春夏养阳
冻疮一般都长在人体的末端部位,如手、耳朵、鼻尖等,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比较差,到了冬天血管一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就长冻疮了。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冻疮得以痊愈。
治疗提醒——敷贴部位切忌沾水
敷贴的部位切忌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贴的部位不要着力,以免移动、影响穴位的准确性;过敏性体质者,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痒疼等不适,可提前揭去药膏,一般不需处理,可自然恢复。
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
治病机理——祛风除湿止痹痛
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好。
治疗提醒——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当风吹;垫褥、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干燥;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清洗。居住环境一不定期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治病机理——补益脾肺改善体质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是一些过敏性疾病的缓解期。因此.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在人体经络气血旺盛的三伏天穴位药物敷贴,能够补益脾肺,温阳散寒,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加强寒冷气候适应能力。
治疗提醒——需持之以恒
冬病夏治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泄泻等。
治病机理——温中健脾
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多因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导致脾阳虚不能温养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选取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十胃肠道疾病少发或减轻发作。
治疗提醒——重在日常保健
此类患者忌食寒性、刺激性食物,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生活中要加强腹部保暖,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预防脾胃虚寒,还有一个省事有效的祛寒温阳的药浴方:用葱白3-5寸,花椒10余粒,生姜3-5片,加水煮沸十来分钟。再倒入洗脚盆,先熏蒸后浸泡,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效果。
亚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认为,如果你容易疲劳、睡眠紊乱或疼痛等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就属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中医调理来干预。
治病机理——平衡身体阴阳
现代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身体和精神双重受累。再加上丰富的夜生活,很多人习惯晚睡,中医认为,午夜11点是身体阴阳之气交换的时候,如果这时不睡觉,会损耗阳气,而阳气损耗得多了,也会伤及阴气,阴阳失衡。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冬病夏治,不仅要借助药物去养阳祛寒,亦需从生活方式调摄去养护阳气,方能全面突显冬病夏治的意义。
治疗提醒——改良生活方式
亚健康状态是不好的身体状态,不仅要冬病夏治,平时更要注重生活方式,记住10字:平心、减压、顺钟、增免、改良。平衡心理、调整情绪,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不要想得太多;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一亮就起床,赖床会打破人体的生物钟,越睡越晚;经常跑步、散步等,增加自身免疫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儿科
小儿冬病夏治。看得最多的是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
治病机理——治末病
小儿冬病夏治参照的也是“治未病”的理念,重在调理。
冬病夏治里的敷贴,对小孩来说很有优势:一是疗效好,三伏天敷贴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进入血液发挥作用;二是副作用小,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能保护小孩娇嫩的脏腑;三是使用方便,免除了最令儿童反感的打针吃药。
治疗提醒——小孩敷贴期间不能游泳
冬病夏治期间,小孩要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去游泳、涉水、剧烈运动;饮食上要清淡些。忌食辛辣、冷饮、油炸以及腥味海鲜等发物;平时休息要注意冷暖适度,避免受凉、中暑,如果小孩正在感冒发烧或发作哮喘。也要等烧退了。哮喘平缓了,症状控制住后再考虑冬病夏治。
妇科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症等。
治病机理——祛除宫寒
“宫寒”并不是说子宫腔内的温度低,而是指子宫及其相关功能低下。如果子宫受寒邪入侵,则对女人身体很有伤害。宫寒的女人外表更易憔悴衰老,面部长黄褐斑,且不孕风险更大。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女性腰腹部受寒后可使寒凝胞宫,盆腔血管收缩,淤血阻滞,就会痛经。
治疗提醒——忌食生冷寒凉
女性宫寒切忌恣食生冷寒凉食物。嗜食生冷寒凉食物,容易寒邪内客,血遇寒则凝滞,常可导致月经不调,而影响受孕。经期胞宫胞脉空虚,贪食生冷寒凉食物,还可损伤阳气,久而形成胞宫虚寒之候,造成宫寒不孕。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红枣、龙眼肉等也是温宫补血的佳品。
骨伤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主要有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
治病机理——祛寒邪止痹痛
中医认为,寒主痛,风寒、湿邪都会加重此类骨伤疾病的病情。另外,不通则痛,风寒、湿邪都有收引、粘滞的特性,使血液变凉,影响血液循环。骨伤类的病大多属于痹症,在夏天治疗刚好,利用夏天人体毛孔疏松、血液流通顺畅,使用驱寒的药物逼出关节中的风寒、湿邪。骨伤类疾病大多是由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坐的姿势不好引起腰椎病;老是低头引起颈椎病;而手臂常保持一个姿势或太用力,会引起肩周炎。睡得不舒服,也会加重这些骨伤类疾病。
治疗提醒——不宜多服非甾体类药易伤胃
贴敷膏药是在相应穴位上,用药物持续刺激,疏通经络,不用经肠胃吸收。骨伤类疾病本身病灶就在浅表面,通过皮肤吸收离患处更近,吸收效果更好。而且,非甾体类药容易伤胃,止了痛,肠胃又不好了。除了治疗,病人得了骨伤类的病,要注意保养,坐着、站着不要总保持一个姿势。平时,在膏药贴敷过的地方进行按摩,保持这些穴位的温热,驱除寒湿之气。还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吹,否则用膏药逼出来的寒气又进去了。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患者禁用。
2.一岁以下的儿童、孕妇、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疾病慎用。
3.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及瘢痕体质者慎用。